2007年10月14日 星期日

誰是我的鄰舍?

聖經〈路加福音〉記載了一個頗為人熟悉的比喻: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十章25-37節),講述一個對聖經(上帝的話)非常熟悉的人(稱為律法許)去考問耶穌:「怎樣才能承受永生?」,耶穌問他在律法中念的是什麼,那人就以十誡的總綱回應耶穌:「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神,其次是愛鄰舍如同自己」,耶穌就叫他將所知道的去行,就必得生命。那個人為了顯明自己有理,就挑戰耶穌及反問他:「誰是我的鄰舍?」。之後耶穌就講了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詳見聖經的記載),就問那律法師:「誰是那落在強盜的人手中的鄰舍?」,那人就回答耶穌:「是憐憫他的」!

香港是個很小的地方,卻住了很多的人,這麼擠迫的城市,並沒有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建立起來,忙碌的生活叫我們對周遭發生的事都變得冷漠,鄰舍之間也不會有太多的認識,更遑論說彼此幫忙。眼見很多家庭倫常慘劇的發生,父/母殺了自己的孩子,然後自殺(昨天在天水圍又發生了這事),又或子女獨留家中,因無人照管而發生意外,耶穌問律法師的問題:「誰是這些落在困難中的人的鄰舍呢?」,不禁在我腦中浮現。

天水圍與東涌都是離開市區頗遠的社區,我家住深井,論距離,怎麼說在這社區居住的人都不會是我的鄰舍,然而昨天我們一行七人,來自港九新界各區的人竟然來到在地域上距離很遠的東涌來探訪我們的「鄰舍」。

探訪的家庭或朋友,他們都各自在生活中經歷不同的困難,有人離婚、有人失業、又或因病失去了健康,整個家庭的關係都處於緊張的狀態。這些人生的缺失對這些朋友都帶來不同程度的傷痛,也許也同時伴隨著內疚和自責,人也因此失去了自信,變得沮喪、抑鬱、消沉,甚至想把自己藏起來,變得更孤立,生命也缺乏方向和動力,更感覺自己一無是處。

或許自己也曾在生命中經歷過一些失去,看著他們流淚、聆聽他們的故事,都想起曾經憐憫我、體恤我、願意與我同行一段路的朋友和家人,他們也曾是那憐憫我的「鄰舍」。望著我們探訪的朋友,正如一位弟兄說:感到無奈,也無助,因為能夠為他們做的都是少之又少,送上的禮物都只是少許的幫忙,對於這些家庭的需要都是杯水車薪。然而,我想叫我能在生命的困難中再次前行的,就是那些曾在我跌倒時扶起我、當我被人打倒心靈受傷時給我包紮、給我安慰、陪伴鼓勵我走過最艱辛路途,以致我能再次站起前行的朋友和家人,他們就是耶穌所說的「鄰舍」!

所以,探訪完後,不知為什麼,同組的人都不期然說要再去探望這個朋友、認識他的家人,或許在我們心裡都渴望成為他的「鄰舍」,陪伴他及他的家走人生崎嶇的路,也願有天他也成為別人的「鄰舍」,幫助人走更遠的路。

「誰是我的鄰舍?」

「誰是那些落在艱難中的家庭的鄰舍?」

我們的回應又會是什麼呢?

或許今天耶穌要找的,不是熟悉聖經,能背誦如流,講道釋經都很棒的人,當耶穌對律法師說:「你去照樣行吧」時,我想祂在找那些在行動上告訴別人他明白神話語的人。世界上還有很多有需要的人,香港有需要關心的家庭都不是政府撥款再請58位專業能代勞、能解決的問題,他們需要的是我們,正如我們需要他們一樣,因為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天空下,彼此互為「鄰舍」!

若果你也想成為別人的「鄰舍」,歡迎你加入我們的行列,為「鄰舍」貢獻你可以付出的.........,以致你的「鄰舍」有天也很能成為別人的「鄰舍」!